最近有家長問了以下兩條問題﹕1) 為何絕大部分家長選擇一門藝術給子女時,都會選擇音樂,而不是繪畫或其他?2) 為何學鋼琴比起學其他西洋樂器流行﹖答案可以很淺易﹕“音樂考試與比賽較繪畫比賽流行﹐指標比較容易定位。” “鋼琴老師容易找﹐琴行也梗有一間o係左近。”但我想嘗試換個新角度回答問題。如果我說﹐問題的根源與經濟與社會有關﹐你會否覺得我誇張﹖五﹑六十年代的香港普遍貧窮﹐生於那個年代的孩子﹐絕大部份都沒有機會學樂器。到了這班孩子投入社會的時間﹐剛好是香港經濟起飛的美好時代。他們組織家庭﹑生兒育女﹔雖然節儉﹐但他們有能力投放適當的資源在子女的教育上。除了基本的學費開支﹐中產家庭都能騰出金錢給子女參加課外活動﹐通常是體育和藝術。他們通常會選擇學西洋音樂﹐而且絕大部份都會選擇鋼琴。音樂教育的文獻有提及過這種用樂器來證明社會階級提昇的說法。從前﹐只有上等人才有能力買一部鋼琴放在家﹔到了今時今日﹐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